- +
法治建设网
您的位置   >   首页   >   消费  >  

消费警示:谨防山寨家电维修

记者 万晓东

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家电上门维修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低价维修服务宣传,通过搜索网站搜索维修服务信息时,谨防“李鬼”售后。

近期,北京市消协梳理96315热线投诉情况发现,家电上门维修占维修类投诉的50%以上。消费者投诉主要有三类问题,一是消费者被非品牌授权的维修经营者误导,通过搜索网站找到的品牌家电维修声称“官方售后维修”,实际上非品牌授权;二是双方约定好费用后临时加价,存在无病乱修、小病大修的现象;三是未完成服务,维修人员现场未修好家电却收取维修费用,或维修人员离开后家电再次出现问题。

《北京市家用电器维修服务明码标价规定》指出,家电维修服务经营者提供上门维修服务的,维修人员应当在服务前主动向消费者出示与其在经营场所明码标价内容一致的价目表或价格手册等,以便于消费者选择、查询。通过网络方式提供服务或者销售产品的,应当通过网络页面以文字、图像等方式进行明码标价。实行先消费后结算的,应当在结算前向消费者出具结算清单,列明所消费的服务项目、价格以及总收费金额等信息。存在辅料或者零配件费用的,还应当列明相关产品的品名、数量、价格等信息。

北京市消协提醒消费者选择品牌官方正规维修渠道,可从家电标签、产品说明书、售后服务手册中查找品牌售后服务电话,或在品牌官方网站上查找售后联系方式,也可以进入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网站,选择“消协帮您查”栏目,进入“企业服务联系方式查验宝”搜索需要维修的家电品牌,即可找到该品牌的联系电话及官方网站。

同时,北京市消协提醒消费者,如果选择非品牌官方售后,不要轻信小广告,优先选择有正规实体店的维修经营者,留好维修凭证,谨防虚假维修、过度维修。消费者通过网络方式寻找维修服务时,要查看经营者相关资质,货比多家,不要轻信维修服务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经营者。仔细辨别通过搜索网站搜索的维修服务信息,谨防“李鬼”或山寨售后。

消费者维修家电时,要查验工作人员的身份证明,要求对方出示报价单据,事后索要发票、收据等消费凭证,保留维修单、宣传信息等相关证据,以便维权。

投稿邮箱:zgfzjs@126.com

为您推荐

“先用后付”真的香?这些法律风险要注意

记者 徐伟伦 本报通讯员 龚勇超 张天舒 近年来,多元化平台经济消费模式层出不穷,其中,“先用后付”凭借灵活、便捷的特点...

今年扩消费怎么干?商务部这场发布会划重点

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 题:今年扩消费怎么干?商务部这场发布会划重点 新华社记者谢希瑶 更好地发挥以旧换新政策效能、促进...

从狂欢到阵痛,可可市场风格裂变

□ 本报记者 刘 旭 2025年的可可市场注定是扭曲乃至撕裂的。先看年初纽约可可期货价格,1月9日仍坚守10978美元/...

五部门:重拳打击网络市场中流量造假、低俗带货等违法行为

中新网2月19日电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日前,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

中消协:多元消费场景,服务更应跟得上

餐饮、观影、旅游、网购成春节消费“槽点” 中消协:多元消费场景,服务更应跟得上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5年春节...

西部9地消费者组织倡议 春节开心聚 莫饮“特供酒”

本报重庆讯(记者刘文新)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酒类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近日,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陕西、贵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