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治建设网
您的位置   >   首页   >   消费  >  

签证代办“水很深”,消费者谨防入套

随着出入境政策的放宽,人们的出境游热情不断高涨。近期各大签证机构又迎来一波办签热潮,携程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出行的签证办理量比去年增长1.5倍。但与此同时,因代办签证被骗事件的数量也呈增长态势。

乱象频出不穷

李女士计划暑期和家人去新西兰旅游。原本想省些精力,就在淘宝平台上搜索了一家排名靠前的旅游旗舰店代办签证。然而加了所谓“顾问”的微信后,烦恼也随之而来。

“我和这位顾问就没有进行过正常的沟通,对方经常失联,后来更是完全不回消息了,我询问其需要提供什么材料、有什么疑问都得不到回复。向淘宝店铺反映问题后,顾问直接改换了微信头像和名字,好像这样可以避免被问责?实在不敢把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等个人信息给这种不负责任的人。”李女士吐槽道,“交了正常办理电子签证五倍的钱,结果却更费心了。”

北京白领小卉则是找代办护照商家时被骗了钱。她和朋友约好去泰国玩,准备买机票时才发现护照已过期,就在淘宝上找了加急办理,但对方以“签证护照行业都不走淘宝,是通过出入境管理局内部人员直接加急办理,都是需要打点的”为由,要小卉扫描支付宝二维码进行转账,并表示“不成功全额退款”。然而几天过去,小卉已经联系不上对方了。

“护照不但没办成,还耽误了整个行程,我和朋友都订好酒店和机票了。”小卉坦言,她把经历发到了网上,本意是想给大家提醒,没想到竟然收到了很多相同经历网友的留言。“很多人都被这个套路骗了钱,不止是在淘宝,还有小红书、闲鱼等各种平台。我当时着急去玩,所以冲昏了头脑,现在想,就不应该脱离平台通过第三方进行支付。”

实际上,由于不同国家签证办理流程工序各不相同,甚至国内不同区域驻地领馆在办签时间及流程方面都有所差异,有不少消费者委托签证公司来办理签证。

然而,也有一些机构或者个人借此利用办签信息差,通过不法手段获取流量欺骗消费者。此前还有媒体报道过,签证代办机构因送签材料造假、送“简化材料”等违规操作,导致消费者被终止签证的案例。

社交平台上能够看到,这类事件层出不穷。某网友就发文,称其在某旅游平台购买了第三方日本单次签证产品,发现这个第三方旅行社竟然两头骗,一面虚假上传签证办理进度,没办成签证却对平台讲已出签,一面又对用户说其条件不满足被领馆撤回,让消费者自己找领馆取回护照。

这些套路需警惕

业内人士表示,签证产品的履约能力及合规性非常重要,是保证消费者顺利出境的第一道防线。现在业内普遍存在几类办签套路。其一,低价引流。一些网站上的办签服务价格极低,但消费者一旦购买就会发现,对方会在办签环节设置“陷阱”,比如收取所谓的高危保证金、材料简化费、临时加急费等额外费用,后续费用远高于正常的市场价。

其二,虚假套餐。部分办签公司在线销售低价优惠办签套餐,但实际产品附带高门槛的限定条件,比如“限定企业法人”,或设置无法获取的办签材料。更有甚者,消费者在下单后才被告知套餐无法办理,客服借此引导消费者交付其他高金额套餐。

其三,夸大宣传。为吸引消费者,不少办签公司会以“快速出签”“低价加急办签”为噱头,但实际产品说明与浏览页面文字不符合。比如页面展示价格低于领馆价,但仔细阅读后才发现该产品仅为代预约服务;还有诸如浏览页面上写明“1个工作日出签”,详情页却标注“6~10个工作日出签”等情况。

还有机构宣称其与使馆关系好,能够“100%出签”。但实际上,各国使领馆签证官会有严格的考核,是否给签证取决于申请材料是否真实。如果代办机构声称能“100%出签”“保过”,那么大概率存在欺诈嫌疑。

其四,“拒签退款”存误导。一些代办机构宣传“拒签就退款”,误导消费者认为被拒签后也能返还费用,但消费者在仔细阅读详情页面后就能发现还标注了限定条件。比如某平台售卖的签证产品,页面标注拒签可退,下拉细则里却写明只退600元。

“消费者如果要找机构代办签证,看到有‘拒签退款’标签的一定要看清楚条款、退款金额和限定条件,并且在咨询时就要问清楚条款和注意事项,同时保存好证据,以免有问题时无法拿出有效证据进行投诉。”业内相关人士表示,应该明确的是,签证费是申请人在申请签证时均需缴纳的申请费,由大使馆或领事馆统一收取。除日本外,其他国家使领馆无论是否通过申请都不会给予签证费退款及转让。

市面上的办签套路五花八门。相关专家提醒,消费者务必谨慎对待每一次签证申请,申请时必须提供真实材料,切勿轻信“黑中介”的承诺和一些看似简单的建议。

业内人士表示,签证申请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建议申请人在选择中介时一定仔细查看产品费用包含项、条款等,并提前与签证顾问进行充分沟通,让对方了解具体情况并评估过签率,之后再决定是否递签。因为“一旦拒签,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签证的申请”。

此外,如果消费者计划自己办理签证,也应提前查阅官方网站并咨询专业人士。如需找中介办理,要选择正规的、具有合法资质及良好信誉的代理机构并签订合同,切勿轻信所谓的快捷办理途径。同时,注意留存发票、收据等支付凭证,便于后期维权。

■ 本报记者 刘旭颖

投稿邮箱:zgfzjs@126.com

为您推荐

揭开“白发转黑”产品的真面目

记者 张文章 “3天治根白发自然洗黑”“变黑发纯植物神器”“使用1—3月改善99%白发问题”……近期网络平台上一些商家推...

直播带货“工厂直发”有多少是真的?记者调查发现3500元就能搭建“生产流水线”

直播带货“工厂直发”有多少是真的?   记者调查发现3500元就能搭建“生产流水线” 一个卖糖果的直播间,主播被“埋”在...

数据造假大行其道 看不到差评消费者为何不放心

记者 武晓莉 如今搜攻略、看评价逐渐成为人们网络消费时的习惯,然而市场上有一些运营机构会通过恶意刷单、控评的方式干扰消费...

湖北曝光一批典型案例 销售“特供酒”、侵权假冒产品被查处

记者 吴采平 今年以来,湖北省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深入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查办了一批违法案件。近日,湖北省市场...

规范来了,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双11”促销合规提示

记者今天(28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为规范促销经营行为,维护“双11”期间网络交易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市场监管总...

“双11”如何辨识“第三方测评”信息?中消协发布四点提示

中新经纬10月16日电 16日,中消协网站发布四点消费提示,帮助广大消费者理性看待互联网促销活动和商品测评类营销信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