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见习记者 涂瀚文) 一通穿越时空的电话、一位神秘的接头人、一条藏在鼻烟壶里的线索、一张至关重要的地图……周末的北京大栅栏街区,一群年轻人沉浸在1948年的“平行时空”……
这是一场沉浸式实景剧本体验活动。年轻人们化身解放前夕的地下党员,与六必居、同仁堂、瑞蚨祥、益德成等老字号一起传递红色情报,守护北平。
如今的剧本娱乐行业已不再是剧本杀一枝独秀的局面,多种“剧本+”新模式正在蓬勃发展。
从剧本杀到“剧本+”
“我经常陪外地朋友来这儿坐铛铛车、吃烤鸭、买纪念品、跟街边的雕塑合影,但今天才知道大栅栏还能这么玩儿,感觉很新鲜,也收获了一些知识,真没想到六必居以前是地下联络站。”90后小雯是第一次体验沉浸式实景剧本,以“守护北平重点文物”为主题的《使命召唤》剧本为她解锁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新玩法”。
“提起‘剧本娱乐’‘实景游戏’来,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剧本杀。其实我们的历史街区实景剧本和人们熟悉的剧本杀几乎是两回事,更接近于‘历史真人秀’或者‘剧本游’。”据专注研究历史街区活化的“PTD城市探索实验室”主理人关迩介绍,剧本娱乐发展至今,内容与形式都有了丰富变化,早已不再局限于初始的探案寻凶玩法,而是衍生出了“剧本+旅游”“剧本+研学”“剧本+餐饮”等多种全新的体验式消费场景。
从小众爱好到出圈爆火,以剧本杀为代表的剧本娱乐在国内走过了蓄力期,从2019年开始迈入高速增长与多元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大众认知中的“剧本杀”边界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以前朋友们不理解,模拟凶案、推敲死因有什么可玩的,在他们看来推理就是给自己找麻烦。有些剧本为了营造刺激感,设计了各种惊悚的死法,这也让很多圈外人看不过眼。后来出现了一些大众化的剧本,比起推理解谜来,这些新剧本更强调故事情节和沉浸式体验。我身边渐渐有朋友入坑,也开始有人主动问我,周末要不要约一局剧本杀,不过,我觉得这些玩法都不能算是剧本杀。”回忆起亚文化走向大众视野的过程,剧本杀爱好者文彬感慨万千。
文彬与朋友们的分歧正是剧本市场的一个缩影,针对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起源于“谋杀之谜”的剧本杀迎来了“七十二变”。站在经营者的角度,关迩同样认为,百花齐放的剧本娱乐市场已经涌现出大量“剧本游”“剧本研学”等跨行业的产物,不宜简单地定义为剧本杀。
“大众认知与剧本娱乐市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脱节的,今天仍有很多人闻剧本杀而色变,认为其中充斥着血腥暴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而在消费者层面,剧本娱乐的接受度很高,是16至35岁的主流消费人群享受‘另一种人生’的新鲜感,同时也是为了获得独特的社交体验,家庭消费者则倾向于在玩中学的亲子研学活动,比如历史类、科普类、非遗体验剧本,这些细分的消费场景催生了多元的商业模式。”
实景剧本为街区文化代言
与传统的探案寻凶相比,融入历史街区、旅游景区的沉浸式“剧本游”可谓老少咸宜,北京丰富的文旅资源、深厚的人文底蕴也为实景剧本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前不久,关迩在北京市西城区杨梅竹斜街开放了工作室,作为线下实景剧本创意空间,为来往游客和居民普及街区文化。在这条满载历史与故事的胡同里,她的“邻居”是世界书局、酉西会馆、青云阁……
“我们从2019年开始做以城市探索为主线的实景游戏,把大栅栏当作开放式的游戏地图,让大家在这里走入一个故事,去感受故事背后的历史文化。”据关迩介绍,为了解决历史街区高度同质化的问题,扎根胡同的团队深挖大栅栏的文化属性,为其量身定制了《使命召唤》《偷天换日》《瞒天过海》等一系列沉浸式实景剧本,从而打造出不一样的深度游方式——作为“剧中人”探寻历史印记的文化之旅。
玩家们在工作室集结,换上古典服装,听DM(剧本杀主持人)讲解任务与游戏规则,然后走进胡同,穿梭于多家老字号探秘:六必居的“六必”指的是什么?瑞蚨祥名字的美好寓意源自哪部文学作品?同仁堂悬挂的匾额是哪位名家题写的?……在探索中遇见的NPC(真人扮演的服务型角色)也纷纷装扮成了民国时期老字号的掌柜与伙计,将大栅栏的往事娓娓道来。
每天都有很多人走进大栅栏的美食城,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里曾是京城有名的戏园,不少京剧名角曾经在这里登台演出。玩家来到庆乐戏园旧址,走过展示京剧行头的橱窗,与拉洋片的老艺人“接头”,欣赏孙悟空大战蝎子精的故事和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经典唱段,从中找到联系下一位同志的暗号,恍惚有种时空交错之感。
“边玩边做任务,不知不觉就度过了一个下午”,小雯对实景剧本的初体验感到惊喜,“好像亲身经历了大栅栏的‘前世今生’一样,对这里多了很多新的认识”。在寻找“时空碎片”的过程中,她深入了解了好几家从未关注过的老字号,与NPC扮演的同仁堂药师、瑞蚨祥账房并肩作战,“感觉故事活过来了”。
“大栅栏是京城文化的缩影,我们希望用一次沉浸式体验让大家记住一个故事,以创新方式传播文化,还原历史街区的人文魅力,同时用剧本串联老街商家,打造新型消费场景,做好历史街区活化。”关迩对此表示。
情怀与商业的平衡点
在关迩的设想中,可以用实景剧本把京城的老街区串联起来,“像大栅栏设计成清末民国元素,东四是清朝,什刹海是元明两朝……未来,我们还想把这种模式拓展到更多的历史名城,比如说西安”。但愿景的落地并非易事,受疫情冲击,线下活动面临不确定性,有多少人愿意为这个新概念买单,花几百元购买文化体验,也是一个未知数。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攒钱,剧本娱乐热度有一定程度下滑,节假日门店家家爆满的盛况不再,关迩的工作室“今年减少了个别剧本的频次”。
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联合美团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沉浸式剧本娱乐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行业发展短暂受挫,据测算,年营收将从2021年的近200亿元缩减至170亿元。
与营收下降相反的是,仍有大批创业者、投资者涌入剧本娱乐赛道,推动着剧本品类不断丰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商业模式逐渐规范化。市场上同类型的产品与日俱增,也促使从业者思考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打造差异化优势。业内人士表示,增速放缓或将带来行业洗牌,推动剧本市场进入去芜存菁的新发展阶段。
“我们看到做沉浸式实景剧本的商家越来越多,聚焦历史街区、古建筑的剧本也多起来了,还出现了跟我们相似度比较高的产品,感觉市场其实是供过于求的。但换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同行也是在培育消费者,可以让更多人关注、接受剧本娱乐。如果整体环境变好了,你自身做得足够好,认可你的消费者自然也会愿意花钱。”基于当前市场形势,关迩对未来持乐观态度,暂时的遇冷也让她“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打磨产品”。
在三年的经营中,关迩的团队做出了一些迎合市场的改变,如与剧本配套的换装体验、专为7至12岁儿童设计的互动环节、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卡通角色“熊猫人”等,还尝试组织了城市探索、读书会、胡同骑行等更多形式的活动,从而在扩大辐射群体的同时,与老客户建立可持续的联系。
关迩表示,比起商业逻辑来,工作室的核心团队更喜欢也更擅长打磨产品创意,目前是以半公益的性质在运营,“初心是用强互动的方式传播老城文化,让更多人走进胡同,有温度地感受历史街区,爱上这里的市井烟火气。未来希望形成良好的商业闭环,让所有融入其中的业态相互促进,消费者、商家与工作人员都能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