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治建设网
您的位置   >   首页   >   消费  >  

西部9地消费者组织倡议 春节开心聚 莫饮“特供酒”

本报重庆讯(记者刘文新)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酒类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近日,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陕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8地消费者组织,向消费者、相关行业、经营主体发出倡议:春节开心聚、莫饮“特供酒”。

近年来,许多经营者利用消费者对于稀缺限量供应商品渴求的消费心理,假借“特供”“专供”“内供”国家机关和军队名义,宣称自己的产品具有某种特殊身份或背景,把成本低廉的散装酒包装成高端大气的“特供酒”,以高价销售获取暴利,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经营秩序。

9地消费者组织倡议全社会共同抵制“特供酒”,从观念上破除对“特供酒”的认知误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各酒类行业协会发挥协调和服务功能,制定行规行约、维护行业信誉、鼓励公平竞争,打击“特供酒”违法违规行为。各酒类生产、经营者和线上销售平台切实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不得有生产、销售和宣传推广“特供酒”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诚信经营。相关从业人员不得从事“特供”“专供”“内供”等酒类设计、包装、制作、运输、宣传等工作,对此类行为履行建议、批评、检举等义务。

9地消费者组织提醒广大消费者,要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预包装白酒,查看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备案登记等资质,有效规避消费风险。消费者应增进对酒类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选择标签标识齐全的商品,不购买“三无”、过期、假冒伪劣酒类商品,以及无中文标签的进口酒类商品。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盲目攀比,不出于收藏、面子等心理购买“特供酒”。春节期间聚餐拒绝饮用“特供酒”,一旦发现生产、经销“特供酒”“专供酒”“内供酒”等产品,要及时向当地消费者组织或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投稿邮箱:zgfzjs@126.com

为您推荐

“先用后付”真的香?这些法律风险要注意

记者 徐伟伦 本报通讯员 龚勇超 张天舒 近年来,多元化平台经济消费模式层出不穷,其中,“先用后付”凭借灵活、便捷的特点...

今年扩消费怎么干?商务部这场发布会划重点

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 题:今年扩消费怎么干?商务部这场发布会划重点 新华社记者谢希瑶 更好地发挥以旧换新政策效能、促进...

从狂欢到阵痛,可可市场风格裂变

□ 本报记者 刘 旭 2025年的可可市场注定是扭曲乃至撕裂的。先看年初纽约可可期货价格,1月9日仍坚守10978美元/...

五部门:重拳打击网络市场中流量造假、低俗带货等违法行为

中新网2月19日电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日前,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

中消协:多元消费场景,服务更应跟得上

餐饮、观影、旅游、网购成春节消费“槽点” 中消协:多元消费场景,服务更应跟得上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5年春节...

整治缺斤短两,电子计价秤技术新规出台

本报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林丽鹂)市场监管总局针对社会广泛关注、反映强烈的“缺斤短两”“鬼秤”问题,深入开展电子计价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