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治建设网
您的位置   >   首页   >   金融  >  

70多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 信披违规是主因 监管“零容忍”升级

同花顺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超过70家上市公司或公司相关责任人被立案调查。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启动和此前新证券法的实施,资本市场监管水平和监管力度显著提升。各部门形成合力,严厉打击证券违法违规行为,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促进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

  71家公司被立案调查

6月1日早间,劲嘉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于5月31日收到于都县监察委员会签发的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乔鲁予被立案调查并留置的通知书。

而在此前的5月31日,ST摩登和棕榈股份双双披露称,公司于5月31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其中,ST摩登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2年度报告,棕榈股份则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今年以来,接连有上市公司或公司相关责任人被立案调查。根据同花顺数据,截至6月1日记者发稿,今年已有71家A股上市公司或公司相关责任人被立案调查,大幅超过去年同期的47家。具体来看,其中有60家公司或公司相关责任人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还有11家公司或相关责任人被地方监察机构或公安部门立案调查。从被调查人类型来看,40家是公司被调查,其余31家则涉及公司实控人、董监高或控股股东被立案调查。

  信披违规仍是主因

信披违规仍是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主要原因。在上述71家公司中,有44家的被调查原因为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占比超6成。此外,还有一些公司或相关责任人被调查的原因是涉嫌违反证券期货法律法规或涉嫌内幕交易、短线交易。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启动,对信息披露要求更加细致、披露质量监管也更加严格。在强监管下,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数量相较于往年有所增加是合理的。

记者注意到,“未及时披露重大事项”的信披违规行为成为近年来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立案调查的重要缘由。例如棕榈股份称,经公司自查,本次立案的原因系公司未及时完整披露参股公司重大事项导致。2021年7月2日,公司下属参股公司梅州时光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梅州市土地储备中心签署《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协议》,公司未及时就该事项进行单独公告;2022年3月17日,公司对外披露了《关于政府有偿收回参股公司部分土地使用权的公告》。

“近年来,管理层的监管水平和监管力度显著提升,监管特征也更为细致,对于合规细节上的态度更为严肃。”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只有信息披露合法合规、确保信息真实有效,才能真正促进A股市场的不断成长。

  监管“零容忍”不断升级

在今年5月底举行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年会暨2023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表示,要聚焦问题,规范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要大力抓好公司治理监管,同时,完善全面注册制下的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信息披露一致性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打造更加公开、透明、可信的上市公司。惩防结合,从严打击财务造假。强化财务造假案件的行刑衔接,加大对“关键少数”和中介机构的立体化追责力度,对参与造假的其它主体一并纳入打击追责的范围,打破造假的生态圈。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完善协同高效的内外部监督体系。推动加快建立健全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活动的执法司法体制机制,有效发挥证券服务机构、社会舆论等监督作用,形成对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主体的强大监督合力。

此外,公安部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全国公安机关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契机,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进一步加强打击防范证券犯罪工作,全力保障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顺利实施,有效维护资本市场秩序,有力保护投资者利益。

专家表示,监管不断趋严利好资本市场发展。“加强监管,打击虚假信息、内幕交易等,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帮助资本市场引入更多新生资金,促进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陈雳说道。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表示,如今资本市场监管水平越来越高,监管效率也越来越好,对于证券违法犯罪产生了很好的威慑效果。与此同时,也要加大执法力度,这是对证券违法犯罪行为产生威慑性效果的重要环节。(记者 李静)

投稿邮箱:zgfzjs@126.com

为您推荐

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下调产品费率

本报记者 彭 妍 10月24日,招银理财发布了费率优惠公告,对部分产品固定管理费、销售费率进行下调。据《证券日报》记者不...

证监会:进一步谋划并适时推出更多务实管用政策措施

本报讯 (记者吴晓璐)据证监会网站9月27日消息,近日,中国证监会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9月26日中央政治局...

4000亿特别国债下周发行 这次不一样!

财政部将于8月29日开展2024年到期续作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合计4000亿元。 此次发行的特别国债有何背景?对市场有何影...

央行行长潘功胜发声!信息量巨大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健康程度如何?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取...

金融监管总局出台普惠信贷尽职免责规定

 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记者李延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日对外发布《关于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工作的通知》,将尽职免责适用对...

超长期特别国债使用范围扩大 专家:有望推动消费加快增长

◎记者 李苑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统筹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进一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其中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