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治建设网
您的位置   >   首页   >   乡村振兴  >  

千年纳西古村走出“文化遗产变资产”新路

新华社昆明9月30日电 题:千年纳西古村走出“文化遗产变资产”新路

新华社记者王明玉

玉龙雪山下的一个纳西族村落里,袅袅炊烟绵延了1000余年。如今,这座古老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里是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玉湖村。最近,村民和杰林更忙了。记者造访时,他正带着一对来自广东佛山的游客参观自家的小型“纳西博物馆”,讲述他收藏的老物件背后的故事,然后让游客体验磨豆花、写东巴文。

“通过亲身体验发现,纳西文化原来这么有意思。”游客李建均笑着说。

  图为玉湖村村民和杰林教游客写东巴文。新华社记者马淮钊 摄

玉湖村地处纳西文化发祥地,村里保存着完整的纳西族传统建筑。和杰林家就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格局,这座老宅历经百年沧桑,2020年6月修缮后,成了全村第一家纳西文化体验馆,旺季每月能接待六七百人。

由于海拔高、土地贫瘠,玉湖村曾是丽江坝区最贫困的村子之一。一些人还乱砍古树等,使村庄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为改变发展方式,村里强化古宅古建、古树名木、乡土文化保护。”玉湖村党总支书记和旺盛说,村里还制定了居民建房管理办法、民居修筑修缮控制规定,让一屋一墙、一路一水与古村风貌相一致。

  图为雪山脚下的玉湖村一隅。新华社记者马淮钊 摄

同时,玉湖村深挖纳西族的“文化富矿”,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一条“文化遗产变资产”的新路。各级政府投入4000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后,村里开了20多家民宿客栈、11家农家乐,90%以上的村民吃上“旅游饭”。改良纳西菜、增设民俗体验、民族歌舞表演……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这个千年古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曾心怀“诗和远方”的大学生赵丽奇,回村到一家高端民宿工作,并将在深圳打工学会的中西餐摆台和手冲咖啡的技艺带进来。如今,像赵丽奇一样返乡就业的大学生有10多人。她说:“近几年,我们村变得更加有活力、有希望!”

  图为玉湖村村民和杰林(右三)带游客磨豆花。新华社记者王明玉 摄

2019年,玉湖村与一家公司合作组建旅游文化开发公司,探索“基层党组织+企业+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发展模式,面向全村开展文旅业服务技能培训,吸纳村民150人就业;成立了纳西民俗文化研究所,未来还将打造十大非遗院落,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传统手工艺、乡村音乐等元素,实现文化促产业、促增收。

文化“活”起来,古村“火”起来。玉湖村已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1年,玉湖村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万人次,旅游收入约16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2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万元。

“抬抬脚,甩甩手,大家打跳多快乐……”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玉湖村的民俗广场上,游客和村民们围着篝火唱跳纳西歌舞……火光映红了他们的脸庞,也照亮了千年古村的幸福生活。

投稿邮箱:zgfzjs@126.com

为您推荐

在哪办?靠谁办?钱怎么办?农村养老有实招

在哪儿养老?谁来服务?资金从哪儿来?农村养老存在一些现实难题。近年来,江西省不断探索,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推...

农产品“蹭名牌”亟待打假

农产品品牌保护和“打假”刻不容缓。应采取“疏堵结合”的模式,构建一个兼顾品牌保护和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为农村土特产打造“...

在库布其沙漠,有一群治沙的年轻人

夏日的库布其沙漠,黄沙里钻出的绿意甚是喜人。 沙漠深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格更召嘎查牧民敖日格乐蹲...

闲置农房变身“休闲茶室”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曹菁 通讯员黄家雯)近日,佛冈高岗镇掀起了典型村培育热潮,走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路径...

五部门发布指导意见:加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

新华社讯 (记者王优玲)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五部门4月22日对外发布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加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强化既有农房安全...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各地有哪些新探索新经验?

核心阅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改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农村...
返回顶部